湘潭市中心医院见习活动方案
【活动时间】2018.10.15-2018.12.8每周二下午
【活动负责人】谭劲轩
【参与教师】刘玲芳、魏立超、谭近轩
【参与班级】16级康复301、302
【活动地点】湘潭市中心医院
【集合时间】中午1:40
【集合地点】湘潭职业技术学院院本部樟树林
【见习程序】
13:50在约定地点集合出发,车上老师介绍路线、行程安排、注意事项。
14:20到达
14: 30 与六医院的工作人员接洽好,妥善安排好见习学生
14:40 见习开始(见习过程中摄像、录像具体内容见下)
17:30 见习结束
17:40坐车返回
【个人装备】
1.平底鞋或旅游鞋 。
2.衣着整洁,带好白大褂,进房间穿白大褂。
【注意事项】
1.安全第一,听从带队老师的安排,遵守团队纪律,不擅自离开团队,行动听指挥。
2.注意遵守儿童福利院的规章制度。
3.有时间观念。请记好出发时间和返回时间。
4.见习内容事先培训,熟练掌握
附:见习内容
1.运动发育评定
【目的】正常人运动发育在婴幼儿期完成,基规律为从反射运动到随意运动,从不协调到协调,从粗大运动到精细运动,从头部到足部,从中枢到末梢的逐步完善的过程.当围产期及婴幼儿期因伤病等因素中枢神经系统发生障碍时,其发育规律受到破坏,引起发育迟滞.评价目的是了解小儿运动发育状况,判断障碍程度,推测预后,制定治疗和康复计划,还可运用运动发育法则训练中枢性运动功能障碍病儿.
【方法】
一,根据小儿运动能力发育的年龄标准,将人从卧位到立位的最基本动作,按从被动运动到主动运动分成6个级别,分别进行评价.
0级:在被动的情况下也不能完成规定的体位.
1级:被动运动可达到规定体位,但不能保持.
2级:被动运动下可以达到并能维持规定体位片刻.
3级:没有外力帮助,可以勉强完成接近规定的体位.
4级:用近似于正常的运动模式完成并维持规定体位.
5级:正常.
二,小儿运动能力发育年龄.
1,1~2个月有控制头部的能力,如左右旋转,躯干垂直时头保持中立位,俯卧位抬头2~3级.
2,3~4个月,俯卧位时抬头4级;前臂能支持上身抬起,仰卧位抬头3级;手握玩具玩,扶其二臂能坐,能翻身,控制躯干能力2级.
3,5个月,仰卧位抬头,前屈4级;膝手位,双手能伸展,双手支撑体重,下肢能伸直,支持力2级.
4,6个月,双手支撑保持坐位3级;翻身4级.
5,7~8个月,会爬行,手扶拦杆站立,坐稳,二手能交换玩具,拍手.
6,9个月,能由翻身到膝手位,再用手支撑站起,从抽屉里取出玩具.
7,10~11个月,能站稳,扶着能走,脊柱呈生理曲线.
8,12个月,从膝手位直接变为立位,能走,能将圆圈套在木棍上,将一个东西放在另一个东西上.
9,15个月,会蹲着玩,腰以上能掌握平衡,开始自己学吃饭.
10,18个月,摆动上肢走路,爬上小梯子,从瓶子里倒出小玩物.
11,21个月,可以跑.
12,3岁半,仰卧时躯干部分旋转可起立.
13,5岁,仰卧时不旋转躯干可站立.
2.姿势反射检查
【目的】中枢神经系统损伤或疾病,可导致原始反射的重新出现,平衡及保护性伸展反射出现障碍或消失.通过脊髓,脑干,大脑皮质不同水平姿势反射评价,有助分析定位诊断,判断障碍程度.可利用各种反射进行功能训练,诱发主动运动.
【方法】
一,脊髓水平反射:2个月阳性反射为正常,2个月后阳性反射为发育迟滞.
1,屈肌收缩反射:
体位:仰卧,头中立位,双下肢伸展.
方法:刺激一侧足底.
反应:出现屈髋,屈膝为阳性.
2,伸肌伸张反射:
(1)体位:仰卧,头中立位,一侧下肢伸展,另一侧屈曲.
(2)刺激屈曲侧足底.
(3)反应:被刺激下肢失去控制而伸展为阳性.
3,交叉性伸展反射:
(1)体位:仰卧,头中立位,一侧下肢伸展,另一侧屈曲.
(2)方法:将伸展侧下肢被动屈曲.
(3)反应:屈曲的下肢立即伸展为阳性.
3.协调性评定
【目的】人体能保持一定姿势并能从事随意运动,与脑皮质,基底核,小脑,前庭系统,深层感觉均有密切关系,其中任何一部分发生障碍都会造成协调运动障碍.进行协调性评价,有助诊断,判断障碍程度,预测预后,制定康复计划,评价疗效.
【方法】
(一)观察姿势,动作,步态.
(二)闭目难立征.检查时二足并拢,二臂向前平伸,闭目,观察有无摇晃或倾倒.
(三)指鼻试验.坐或仰卧位,肩外展肘伸直,让其屈肘用食指指其鼻尖数次后,闭目再指鼻尖,观察有无震颤,计算错指次数.
(四)轮替动作.让患者反复迅速地将手掌作旋前旋后动作,共济失调时可出现快慢不均,笨拙,缓慢.
(五)膝胫踝试验.仰卧位,下肢伸直,先举一侧下肢,后将其足跟放在另侧膝盖上,并沿胫骨前缘直线下移至内踝.同法试另侧.共济失调者不能完成试验.
(六)连线试验.在纸上画好两条相距10cm的纵向平行线,让患者划一横线与二线成直角相交.小脑病变者不能完成试验.
(七)模仿试验.患者闭目,双上肢向前方水平上举,变动一侧上肢姿势,让其另侧上肢模仿相同姿势.小脑患者不能完成试验.
4.关节活动度训练
【目的】通过对关节活动度的训练,减轻或消除关节僵硬或肌肉萎缩,恢复关节的灵活性和力量,改善生活和工作能力.
【方法】被动运动:病人肢体在完全放松的体位下进行.一般采用仰卧位,先做大关节再做小关节,动作要柔和缓慢,逐步加大幅度,至最大范围.着重进行与关节挛缩倾向相反的动作,以充分牵伸关节,肌肉,肌腱及关节周围软组织,每日至少进行2~3次.
1,肩关节:治疗师握住病人前臂,固定后进行肩关节屈伸(前方上举).
(1)伸肘位进行前方上举.也可举过头顶后屈肘位进行.
(2)侧方上举(外展).治疗师握住病人前臂进行伸肘位外展.
(3)水平面上内收外展.治疗师左手握病人患病侧前臂,右手握病人上臂,固定,牵拉肩部,进行水平面上的内收和外展.
(4)治疗师左手握住病人病侧腕关节处,右手握上臂进行上臂外展80°,前臂直立位进行内外旋.
(5)肩后伸.整个上肢向后伸,但避免肩部离床.
2,肘关节:治疗师左手握病人患侧前臂,右手握上臂,使上肢靠胸膛,固定上臂进行屈伸.
3,前臂:
(1)内旋:治疗师右手握住病人患侧腕关节处,左手握住病人的四指(除 拇指外)屈肘90°位,进行前臂的旋前,旋后.
(2)外旋:屈肘90°位进行前臂旋转.
4,腕关节:固定前臂进行腕关节屈,伸,桡侧偏和尺侧偏.
5,拇指:治疗师握住病人四指,固定后进行屈伸,同时进行内收外展和对掌运动.拇指旋转运动时,同样固定四指后进行旋转运动.
6,手指:作屈曲,伸展.患病侧指屈曲时由治疗师进行握拳运动.指伸展时指腹全面接触治疗师的手掌部,以防过伸.
7,髋关节和膝关节:
(1)髋膝屈伸.治疗师面对病人,一手托膝后,另一手托足跟,进行髋膝屈曲. (2)俯卧位进行髋后伸.治疗师抬起整个大腿后伸,但防止骨盆上举.
(3)髋屈曲位伸膝,然后伸髋.下肢伸展位进行髋内旋,髋外旋.下肢伸展位进行内收,外展,然后髋关节外展,髋关节内收.
8,踝关节:
(1)背伸:治疗师握病人足跟牵拉跟腱,同时利用治疗师的前臂屈侧推压足底.
(2)跖屈:下压足背的同时,向上推足跟.
(3)内翻,外翻:治疗师固定踝部进行内外翻,另让助手固定小腿,治疗师可握住病人前足和足跟,使全足同时内外翻.
(4)伸展,屈曲:钩趾的方式进行屈曲和伸趾
5.松弛体操
肌松弛体操可在仰卧位,椅子坐位,立位,步行位和各种姿势下进行.
1,仰卧位:
(1)让病人在安静和轻松的仰卧位和侧卧位消除自身用力,闭眼5分钟.
(2)将双上肢放松,然后侧放于身体两侧,由一侧开始,交替进行,然后双侧同时进行:轻握拳→握拳→紧握拳→放松.
(3)将患者双上肢放松,侧放于身体的两侧,双手手指伸展,再将手握紧抬起,然后放松放下.
(4)抬起双侧前臂,然后放松放下.
(5)伸展上肢,抬起,然后放松放下.可一侧进行,亦可双侧交替进行或双侧同时进行.
(6)头稍抬起,然后放下.
(7)抬起上半身,放松,躺下.
2,坐位:
(1)上肢向上伸展,放松落下.可以单侧进行,也可双侧进行或双侧交替进行.
(2)将腰挺起呈端坐状,呈常时坐状,放松,将背弓起坐位,使全身重力向下.
(3)将腰挺起,伸展上肢,然后上举,再恢复坐位,放松上肢,落下.可单侧,交替或双侧同时进行.宜与呼吸同时进行.全身重力向下,呼气,放松.端坐,伸展上肢,吸气,收缩.
(4)将腰挺起,端坐,抬头,放松,全身重力向下,向前垂头(不向后垂).
(5)将腰挺起,伸展上肢抬高,然后上举,放松全身,重力向下,向前下垂头和上肢.可单侧,双侧进行,也可两侧交替进行.
(6)坐于椅前部,手放于坐处,然后伸展下肢,以跟为轴做内旋,外旋.
3,立位:
(1)身体呈直立状,然后抬头,再向前垂头.
(2)伸展上肢,再上举,然后落下放松.可单侧或双侧进行,也可两侧交替进行.
(3)放松上半身,然后前倾,再重新直立.
(4)抬起双上肢,伸展,放松上半身和双上肢,再自然落下.与呼吸一致进行.
(5)双上肢放松,使其随意摆动2~3次.
4,步行位:
(1)伸展双上肢,正步行走,然后抬起落下摆动.单侧进行,亦可两侧交替进行.
(2)正步行走,再抬上肢,然后伸展不动,足尖站立,行走,上肢放松落下,复如平时行走.可单侧进行,亦可双侧进行或两侧交替进行.
(3)正步行走,抬上肢,再伸展上肢,上半身放松,下落,然后双臂自由摆动,与呼吸一致进行.
5,四肢爬行位:利用此种姿势可使脊椎和肩部得到松弛.
【注意事项】
(一)取得较好的训练效果,训练时要选择准确的练习姿势和准备姿势,认真观察动作完成情况,防止错误动作或动作颠倒.
(二)连续反复练习相同动作,动员中枢机制,形成固定的动作范型.
(三)训练时要使受训的肌肉完全放松,不要形成不良习惯,不然会使肌肉得不到充分的放松.要注意避免过度牵拉紧张的肌肉,以免造成肌肉不可逆的损害.